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月, 2017的文章

亞馬遜(AMZN) 簡要分析

圖片
前些日子小小研究的報告,由於我的報告都是使用PPT製作的,改成網誌的效果不佳(看前幾篇分析就知道了),所以還是改用Slideshare分享吧。

我讀:《The Innovator’s Dilemma》破壞性創新系列文之二

《創新的兩難》一書重點摘要: 1、書中在一開始先定義了企業進行創新的兩種模式:維持性創新與破壞性創新(突破性創新)    維持性創新 是指企業在既有性能提升軌道(如1960-1995年的硬碟產業追求容量與紀錄密度的提升)上所做出的創新,舉個比較貼近生活的例子:自從2007年IPhone帶起智慧型手機浪潮至今,手機的速度、蓄電力有大幅的提升,這正是企業投入的 維持性創新。    破壞性創新 是指新進者利用現有技術架構下 創造出 新的功能較差的產品 ,這樣的產品儘管效能較現有產品差,主流客戶不會想採用,但卻恰恰可以滿足另一群少數人的需求(往往是低階市場或是商未被開發的市場)。

我讀:《The Innovator’s Dilemma》破壞性創新系列文之一

圖片
最近拿到一筆閒錢(替代役少少的尾牙獎金..)正煩惱要怎麼花。 索性來惡補之前在研究所上過的課程-破壞性創新,把Christensen比較重要的著作都買下來。很感謝中央大學企管系的炫碩老師,這堂課影響我對企業經營的看法。

O'reilly update 1/23 亞馬遜宣布加大投資汽車零部件產業

圖片
1/23 Amazon宣布加大對Auto parts產業的投資 Auto parts產業既有廠商股價跟著下跌,不過我覺得電動車的威脅還是比較大 seeking alpha馬上有人出文說 過度反應 ,我也同意此一看法 對於Amazon的進入,以下看法供參: 我覺得競爭會加劇 但要說破壞這個產業難度很高,畢竟這產業還是有點吃服務的成分 Amazon贏的關鍵是:快速擴張(規模經濟)、馬上請一堆有經驗的維修人員 或是乾脆和自動駕駛廠商合作(UBER、特斯拉),一起破壞這個市場 後者是比較合適的作法,和自動駕駛市場一起成長面臨的競爭相對較少(若和UBER等公司簽約等於直接壟斷或寡占市場)

O‘Reilly auto part (US) 汽車零部件領導廠商

圖片
投資摘要 1、汽車部件零售產業為成熟產業,然而隨著車齡及里程數上升,整體產業以低個位數緩慢成長。 2、整體產業逐漸成為寡佔市場,規模經濟為此產業最大的護城河。 3、隨著產業集中化趨勢, O‘Reilly的毛利率也隨之提高。 4、 Concern : 待市場逐漸由大廠把持,競爭可能會越來越激烈,影響整個產業的獲利。 5、 O‘Reilly Forward PE區間已經反映公司基本面,從DCF模型可推測出投資人要求報酬率約8%,市場已經Price in 公司基本面。

How to do a good projection

最近看到有人再問要如何做好一家公司的財務預測。 這讓我不禁回頭檢是我手上的分析,到底這些預期是怎麼出來的。 公司的財務狀況本身並不是一個可以輕易猜測到的東西,常常因為公司政策改變,舉個例來說,一家賣蘋果機的廠商,他可以把員工的薪資認列為營業費用(薪資費用),但他也可以認列在營業成本(直接人工),這樣的動作雖然不會影響獲利,但卻會影響毛利率,如果是一般散戶(尤其是按照幾年前坊間書裡教的),可能就會很激動認為公司營運像上,獲利上升了。當然還有很多可以調整,折舊費用認列方式,應收帳款授信條件,有沒有透過下游壓貨衝營收等,任何事情都會影響公司的財務狀況。

2016年投資績效

圖片
回頭檢驗過去的績效,從2014年年底開始投資,到現在也是斷斷續續地在參與股市,不過也學到很多。從結果來說的話,目前累計的報酬率和大盤是差不多的(從2014年10月起算),等於是做了白工,相信隨著經驗的累積,績效應該還可以更好,短期目標還是至少和大盤一樣,希望2017年可以有超越大盤的績效。 之前由於實習的關係,加上用基本面研究股票曠日廢時(很多個股研究完結論是Not buy..),實際上有進出操作都是在接近年底(2014、2015、2016都是..),基本上操作策略都是Buy and hold,除非有基本面轉變或是到達自己預估的目標價,否則不太會更動持股,持股也採重壓(佔部位10%以上)的方式進行。